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自身建设 >> 学习园地 >> 正文

【组工印迹】2006年•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意见》,推广“寿光经验”

作者:鲁祖轩   来源:鲁祖轩   时间:2019/1/9 16:09:28   点击:    保护视力色:       

2001 年以来,寿光市按照“农业农场化、农民职业化、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以蔬菜产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80% 以上的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但与此同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党组织开展活动难、党员教育管理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等新问题。从2003 年开始,寿光市以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活动覆盖,扩大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为切入点,依托集约产业、行业协会、农业专业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示范基地等建立党组织,推广形成了六类产业党组织设置模式,搭建多层次、多形式作用发挥平台,使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由单一、封闭状态向多元、开放状态转变。这一经验做法,进一步回答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农村党的建设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006 年4 月14 日至15 日,全省推广寿光产业建支部经验、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现场会在寿光市召开。会议指出了寿光经验的基本内涵和本质所在,阐述了寿光产业建支部经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对学习借鉴推广寿光经验、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2 0 0 6 年7月,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意见》, 要求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党建工作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意见》规定,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统筹兼顾、讲究实效。《意见》要求,根据党章规定和实际需要,生产经营范围集中、产业链条清晰、凝聚力和带动力较强的产业化组织、行业,有正式党员3 人以上的,应建立党支部,具备条件的可组建党总支或党委;党员人数不足3 人的,可就近与相同或相关产业经营组织建立联合党支部。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庄规模和村级党组织管理党员人数的变化,及时调整村级党组织设置。突出地域和行业界限,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村居联合等方式,建立联合党组织。具备成立党总支和党委条件的,应及时改建为党总支或党委。《意见》提出,积极推行产业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党组织等九类产业党组织设置模式,逐步健全以乡镇和村庄党组织为主体,以产业链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党组织为骨干的农村党组织体系,严格执行党组织设置标准和程序,合理确定党组织隶属关系,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

发端于寿光的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党领导农民的一项创举,而产业建支部也是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一个生动实践。

当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寿光各类产业组织已达到2 万多个,带动80% 的农户参与生产经营。随之也对农村基层党建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党员分散性大、流动性强,组织关系在村里,而工作生活在产业;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单一、活动方式单一,工作缺办法、管理缺抓手、服务缺平台;由于党的工作和力量覆盖不到位,导致一些行业管理混乱、无序竞争,甚至出现伤农、害农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在总结基层经验的基础上,寿光市委于2003 年提出了“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思路,决定把“产业建支部”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市予以推行。主要做法是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和管理体制,以农村党支部为领导,以产业关系为纽带,以产业组织为依托,推动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合作组织、示范基地、集约产业六类产业党组织设置模式;同时相应调整隶属关系,创新设计活动载体,使遍布在产业链条上的“星星之火”迅成燎原之势,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2006 年4 月14 日至15 日,全省推广产业建支部经验现场会在寿光召开。会议要求,认真总结产业建支部经验,把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作为巩固扩大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重要措施,推动形成长效机制。5 月初,省委又将我市的经验做法向中组部作了全面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