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是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1989 年8 月,省委、省政府动员并选派省直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这次下派干部实行目标责任制,采取单位包村、包企业一包三年的方法,中间轮换一次。这一举措,带动在全省机关持续兴起选派干部到基层工作的热潮,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下派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应变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提升,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被发现出来、使用起来,进一步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从1985 年开始,我省每年都从省市县党政群机关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到1988 年底,省直机关和各市、地、县相继抽调了近两万名干部到基层工作。1988 年11 月,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省委作出《关于从党政群机关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的决定》,要求全省党政群机关干部中,男50 岁以下,女45 岁以下,凡是没有在基层工作过或虽在基层工作过,尚需进一步下派锻炼、丰富领导经验的干部,都应分期分批到市(地)、县(市、区)或基层锻炼。
此后,全省各级各部门将选派干部挂职锻炼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队伍实际,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开展挂职锻炼工作,特别是对于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有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一大批干部得到政治历练和实践磨炼,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比如,2010 年7 月,实施“基层培养优选计划”,共选派1028 名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开展了省直部门(单位)与基层干部双向交流挂职工作,选派双向交流挂职干部106 名;选派60 名干部到中央金融单位、中央驻鲁金融单位和省金融投资类企业挂职学习;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国企等单位先后选派了4 批563名高层次人才挂任县(市、区)科技副职;启动实施“高校干部挂职锻炼计划”,先后选派6 批67 名高校干部挂职锻炼。
由于东营建设起步比较晚,干部队伍基本由油田、各县区机关和大中专毕业分配的青年干部组成,大部分干部没在基层工作过,缺乏基层工作经验。
省里1989 年部署选拔年轻基层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正好切合了东营当时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我们从市直机关选调了一大批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让他们补上基层这一课。这些干部,有的到乡镇任实职,直接挂任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有的到企业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另外还选拔一批优秀的教师到基层支教,帮助基层发展教育事业。这些干部通过基层的历练,了解了基层,丰富了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学到了基层的好经验、好作风,为将来的发展成长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后来,其中的不少人都成长为了市县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