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务员工作 >> 正文

鱼台 · 榜样 | 铁面柔情系群众 维护正义绽芳华 ——记鱼台县人民法院谷亭法庭副庭长、一级法官夏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时间:2022/11/5 16:33:19   点击:2622    保护视力色:       

      在鱼台县人民法院谷亭法庭上,总能看到一个时刻忙碌的身影。为高效开展好一天的工作,她总会提前到庭梳理出一天的日程,开庭、调解、质证、判后答疑......一件件事情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她的工作日志上。她就是鱼台县人民法院谷亭法庭副庭长、一级法官夏姗姗,先后荣获“第六届全市优秀法官”、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个人三等功”、“济宁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辛勤耕耘,守护群众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夏姗姗永恒的追求。2019年夏天,她审理了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原告与被告签订了U型渠工程施工合同书,实际施工时施工长度与合同约定不一致。为深入了解实情,她从减少当事人诉讼成本出发,带领助理、书记员、法警们奔赴现场,到达现场才发现,4条水渠地理环境各异:一条在尘土飞扬的生产路旁,一条在杂草丛生的大田地旁,一条在刚刚浇灌的洋葱地里,最后一条是最好测量的,就在公路旁。在炎炎烈日下,她用当事人提供的50米的卷尺,在坑洼不平、泥泞难行的土路上,一步一印,一段一段地丈量了近2个小时,测量距离近1000米。同事问:“你为什么这么拼?”她说:“有的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公平正义,那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失望,更可怕是可能会对法治失望。”

情法相融,彰显法治工作温度

      “一分都不给!”

      “一分不能少!”

      谷亭法庭审判庭内,双方不断地争吵与指责,让调解陷入僵局。

      这是夏姗姗处理的一起离婚案件,双方就共同财产分割问题互不相让,难以达成一致。夏姗姗说:“法官不仅仅是要坐堂判案,更要具有为民情怀。”开庭审理时,双方均同意调解,但意见相差甚远,调解成功几率渺茫。开完庭以后,她先打电话多方听取意见,从中发现调解的切入点,为了避免双方冲突再起,在面谈时,她把男女双方分别安排在楼上楼下两间办公室。她充分考虑彩礼返还情况、农村家庭经济压力、邻里评论压力及社会影响等各方面的因素,于法有据、于情有理地向双方传递正面信息及意见。经过楼上楼下20余次奔波、长达6小时的背对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

扎根基层,坚守岗位践行初心

      2022年7月,一本投资纠纷的卷宗放在了夏姗姗的办公桌前。原告、被告二人合作投资,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产生矛盾纠纷。夏姗姗在深入了解情况后,多次协调双方,并带领工作人员上门做工作,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

      像这样的“小”案件,在法庭上时有发生。在多年的民事审判工作中,夏姗姗坚持对涉案的各类主体制作台账,对涉案情况如实记录。“我热爱这份事业,从法学院毕业到法院工作的十年来,看到台账里当事人的名字,仿佛又回到对应的案件场景,感到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是有作用的。” 她所在的岗位,平均每年300余起案件,9年的时间里,她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4000余次调解、3000余次送达,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为发挥好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前沿作用,夏姗姗注重加强与辖区镇街党委政府的沟通配合,对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服务党委科学决策、政府依法行政。她带领同事们积极参与“无讼村居”建设,与辖区各级调解组织建立常态联系,努力将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化解在基层。为助力企业发展,夏姗姗与同事多次到辖区企业走访,制作发放《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书》,就企业反馈的普法宣传需求、诉讼程序指引、合同风险规避等方面的问题,从司法实践角度及时给出建议,获得辖区企业的一致好评。

     

初心常在志不改,为民服务道不变。夏姗姗凭着对法治信仰的坚守和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对法官职业的尊崇和对人民群众的忠诚,将在基层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