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自然,1992年3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鱼台县罗屯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统战委员。自2016年工作以来,杨自然同志牢记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邻里中心建设等工作中,他冲锋在一线,应群众所呼,解群众所难。先后荣获鱼台县优秀共产党员、鱼台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特色产业助发展,村民增收有保障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振兴一直是杨自然同志最关心的问题。在王庙镇工作期间,他积极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路子,帮助食用菌企业引进深加工生产线,为10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他注重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关心技术改良创新,为大奚集体经济合作社注册商标,先后6次到邹城、德州等食用菌基地实地考察学习,逐渐摸索出食用菌品牌化建设的路子,大幅度提高了毛木耳、白玉木耳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到罗屯镇工作后,为解决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自我造血功能不足问题,他立足罗屯镇农业发展实际,成立了五彩农业党建联盟,推进农村各类组织党建资源整合集聚,激活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活力,同时,继续在农产品品牌化道路上进行有益探索,打造了“一盒罗屯”、“永安珍品”等一批农产品特色品牌。“年龄大了,外出务工也找不到工作。如今,有了‘五彩农业党建联盟’农产品加工基地,在这儿打工,十分方便,挣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里。”村民刘聪笑着说。截至目前,积极向上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600万元,为12个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不等。
初心不变志不改,拳拳之心系群众
家住王庙镇大奚村的一位村民,不仅自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其妻子还具有重度精神疾病,只能靠捡破烂维持生计,家庭生活十分困难。“7月5日,帮助其落实低保及残疾人专项补贴”“8月8日,帮助其找到一份合作社的工作”“中秋节,为其送去月饼和新衣服”,翻开杨自然同志的工作日记,可以看到一个个村的印记、一个个群众的名字、一项项群众的诉求以及一段段的工作感悟。
分管残联工作后,为全面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进一步宣传救助政策,他走千家、访万户,耐心听取残疾人诉求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详细了解了残疾人的需求,在镇驻地高标准打造一处如康家园,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辅助性就业等一站式服务,现如今,如康家园成了全镇60余户残疾人最温暖的家。他常说“助残匡弱,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壮举,只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你就能干好,老百姓对你就满意,就能感受到真心。”工作以来,他为贫困群众争取分红20余万元,为残疾人落实各项补贴5万余元,参与修扩建道路50余公里。
攻坚克难勇担当,公仆本色展风采
大年三十,是阖家团圆的重要节日,但在疫情面前,他选择坚守岗位,在“外防输入”的战线上冲在前,用自己的微光,保障万家灯火的光亮。他始终坚持和村干部、医护人员一起,有条不紊地做好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入户检测居家隔离人员等工作,经常持续20个小时不眠不休。在27轮核酸检测中,他坚守在岗,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
为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党组织,享受便利暖心服务,他在高标准持续推进邻里中心建设上走在前。罗屯镇屈庄邻里中心建设之初,面临涉及群众利益多、三资清理难度大、工期时间紧等问题,他没有退缩,带领镇村干部,协调司法、派出所等多方力量收回集体土地3000平方米,解决矛盾纠纷20余起,处置不合理合同8个,解决了施工进度、功能室入驻等诸多难题,于七一前夕顺利完工。现在罗屯镇屈庄邻里中心经常有电影放映等文娱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邻里中心真是暖了群众的心”一位在村民高兴地说道。
奋进向前追梦,不忘初心为民,杨自然同志将继续践行一名基层公务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在实践中擦亮“勇于拼搏”的底色,努力干出一番有作为、有成绩的事业,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中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