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了。随着我省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阶段性特征,自2007年建立起来的考核体系已不适应省情的新变化、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大探索创新力度,不断优化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综合考核的引领作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努力实现工作指导重大转变,重点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动力、发展途径、考核导向上实现新转变。经深入总结分析、广泛调查研究,省委、省政府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改进完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试行)》,推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这次改进完善综合考核工作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在考核理念上,突出科学发展,按照中央关于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着力引导各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纠正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倾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来。在考核定位上,突出目标引领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评价、激励、约束作用,推动考核由综合评价为主转变为目标引领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突出重点工作和关键领域,质量效益、结构调整、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在考核方式上,突出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把党风廉政、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作为扣分项目,警示各地不得触及红线、突破底线。在结果运用上,拓宽运用范围,突出推动工作与促进发展,实现综合研判、整改提高、激励约束多管齐下,形成了特色更加鲜明、激励更加有效、导向更加明确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新局面。2016年,将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调整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在综合考核的推动下,各市形成了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对综合考核工作的十年探索进行深入总结分析,在2007年、2014年两大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统筹谋划、精心设计、创新突破,于2018年出台了《山东省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新的考核办法,进一步优化了指标体系,特别是在正向激励上动真格、出实招,树立让实干者实惠、为担当者担当的导向,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奋勇争先,努力为山东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对山东作出了“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重要指示。2013年底,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同时,我省进入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重要阶段性特征,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深刻变化。
考核考什么、怎么考,关乎 “指挥棒”“风向标”“晴雨表”作用的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出台了《关于改进完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试行)》(鲁发〔2014〕7号),以考核理念的转变引领发展理念的转变,突出科学发展导向。由过去比总量、比速度,转变为比质量、比效益、比后劲,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系数,这是山东考核工作的一大创新。中央办公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内刊专门介绍了山东综合考核的做法。考核办法实施以来,在全省形成了重科学发展、重工作实绩、重群众公认的工作导向。
近两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考虑考核作用的周期性特点,我们又进一步改进完善工作,出台了《山东省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办法(试行)》(鲁发〔2018〕12号)。新办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差异化考核力度,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省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鲁发〔2018〕35号)后,为抓好贯彻落实,我们也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正向激励办法(试行)》(鲁组发〔2018〕22号),为全省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