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6 月,中央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针原则,计划到2010 年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提出了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基本要求和主要措施。同年7 月,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交流会在青岛举行,对落实《改革纲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部署。我省在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在党政机关全面实行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采取公开方式选拔后备干部等方面的成果经验。
《改革纲要》颁布后,我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省委制定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此后十年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工作重点,有力推进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伴随着中央一系列干部人事工作法规和文件的出台,又相继制定印发了《山东省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实行公示制暂行办法》《山东省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实行试用期暂行办法》《关于任用市、县党政正职实行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暂行办法》《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的暂行办法》等配套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体系。
经过10 年的努力,《改革纲要》提出的任务到2010 年基本完成,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程度明显提高,干部交流力度不断加大,干部管理监督不断加强,干部人事制度体系逐步形成。2009 年12 月,中央在认真总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又印发了《2010—2020 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当时交给我们干部处的任务是研究创新模式,主要是把干部的标准公开化,把选拔的过程透明化,把过去“伯乐式”的选举方式制度化,由“人选人”向“制度选人”转变。基本程序是,把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德才兼备这些基本标准发布后,就组织民主推荐。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各个单位的领导班子还要作评价。当时搞了“四票制”,民主推荐算一票,领导评价算一票,考试的笔试和面试算两票。这样就避开一些弊端,特别是我们把群众的推荐票和领导班子的评价票相结合,把领导和群众的意愿相统一。群众拥护的有群众基础,领导班子认可的有政治认定。而且干部还得凭工作业绩、还得靠政治坚定、还得看个人才能,然后经过笔试、面试,看知识结构、发展潜力怎么样。这四种票出来后,再进行干部考察、分析研判、综合选定,最后进行公示,进一步扩大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和监督。这样一套流程走完,一个直接成果就是把后备人才队伍建起来了,再一个就是树立了一个鲜明导向。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是一个风气的导向。选那些忠心耿耿、默默无闻、干事创业的人,其他干部都会往这个方向走;选那些投机取巧、能说会道的人,那就会形成错误的导向。
中组部当时来青岛开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交流会,推广了我们的有关做法,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认可,也给我们很大的激励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