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5 月,我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打破户籍、身份、地域等条件限制,采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全省范围内面向社会大规模统一公开招考省市县乡四级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这次公开招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类报考人员十分踊跃。全省计划录用3875 人,实际报考61814 人,录取比例为15.9:1 ;其中,省直招考中报名与录取比例最高的职位达到73:1。不仅报考人员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报考人员中,干部占58%,工人占26%,应届大专以上毕业生占14%,农民(限报乡镇机关)占2%。最终,从6 万多名报考人员中择优录用了3226 人,在规模和层次上当时均为全国之最。
回望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困难,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1987 年10 月,党的十三大正式作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决定。1993 年8 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同年10 月1 日起实施。1995 年8 月,我省制定印发《山东省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要建立和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996 年,在基本完成现有人员向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过渡的基础上,省直机关先行以省直11 个部门25 个职位作为试点,面向省内外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研究生,试行通过竞争考试的方式招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取得了初步经验。
建立和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彻底打破了党政机关“统包统配”的进人方式,是干部人事制度与时俱进、革除陈规的重大举措。二十多年来,我省公务员招考坚持公平考录、依法考录、科学考录,不断推进“阳光考录”和“玻璃房子里的竞争”,成为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务员考录制度,采取放宽专业条件、适当降低开考比例、降低考试最低合格分数线和明确最低服务年限等措施,适当降低基层公务员进入门槛,保持基层公务员队伍相对稳定;更加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加大优秀城市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长期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等本土人才招考工作力度,在基层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深化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推进公安机关分类招警工作,有力促进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在全国率先从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毕业生中招考公务员,进一步完善了集聚各类人才的体制机制;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突出政治标准,明确负面清单,全面加强和规范录用考察工作,公务员招考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了新的提高。通过公务员公开招考,为各级党政机关选拔了一大批素质好、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人才,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时光荏苒,一转眼21 年过去了,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1997 年报考公务员时的心情和状态。我是1997 年从上海交大分到山东来的,在省建委下面的一个房地产公司工作。从大众日报上看到我省要面向全省招考公务员,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公务员这个名字,原来有招干部这种情况,没听过招公务员。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和家里商量了一下,就报考了。记得那一年正好香港回归祖国,好多人都在看香港回归仪式的时候,我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我感到,1997年的公务员考试,是我一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无论是准备考试的阶段还是在考试的过程中,还是考试以后进到机关时那种激动的心情,现在还一直记忆犹新。
说实话,我就是抱着一个试试看、增加历练的心情去参加考试的,但确实能感受到咱们省里对机关人才的期望。记得省审计厅的一个老领导评价,从1997 年开始招考公务员、到后来2001 年招考了一批、2002 年招考了一批,招考的这些人,目前都是各个处的骨干或者单位的骨干。所以,我也非常感谢那一次的招考,一方面让我圆了一个公务员梦,因为进机关,作为我们来说,当时是想象不到的,都是一种梦想。另一方面,也让我对自己的信心更足了,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现在来看,在当时的形势和环境下,公务员考试给了广大寒门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大家都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水平,通过统一、公平、公正地招考进入机关工作,同时也的确选拔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