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自身建设 >> 学习园地 >> 正文

【组工印迹】1996年•实行“一推双考”选拔部分省直副厅级领导干部,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作者:鲁祖轩   来源:鲁祖轩   时间:2019/1/7 14:54:08   点击:    保护视力色: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一定范围试行委任干部任期制、聘任制、试用制以及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选拔领导干部等,要认真研究和总结,使其不断完善”。根据《决定》精神,我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加快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干部队伍。


1996 年6 月,省委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以下简称“一推双考”),选拔一批4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和50 岁以下的优秀党外干部,充实进省直部分单位领导班子,担任副厅局级领导干部,这是我省首次采取“一推双考”方式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一推双考”分为部署动员、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和面试答辩、考察考核、审定任用等五个阶段进行。共有1780 名干部报名,经审核符合资格条件的共有1773 人。这次招考的19 个副厅级职位,每个职位平均报名人数93 人,最多的达到363 人。参加考选的干部,既有地厅级后备干部,也有其他干部;既有各级党政群机关干部,也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这次考选有几个特点:一是选拔范围广,不限地域,不限行业,只对一些资格作一些限制,比如年龄、任职年限、学历等;二是公开,将选拔简章在报刊上公布;三是推荐方式灵活,可以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也可以自荐;四是选拔方式将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经过笔试、面试、考核“三关”,择优筛选。采取“一推双考”方式选拔领导干部,是省委进一步加强省直机关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更好地坚持和实现干部“四化”方针的一个实际步骤,是拓宽视野选人用人的一条有效途径。


继1996 年“一推双考”之后,2000 年,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18 位省直副厅级领导干部,并从这次全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确定的考察对象中,选拔了17 人到有关单位和市(地)任职;2005 年,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了25 名非中共党员副厅级领导干部和省属高等本科院校行政副职干部;2008 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7 名省管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2011年,又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16 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改革举措,扩大了识人视野,拓宽了选人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之后,根据2013 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又对这项工作作了进一步规范完善。

1996 年,我省组织了第一次厅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当时简称叫“一推双考”。一推,就是组织推荐;双考,就是考试和组织考察。通过考试能够担任副厅级领导干部,在当时确实是一件既新鲜又很吸引人的事情。对我们来讲,很受鼓舞,也很激动。我感觉到,这既是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们接受组织挑选的一次重要机遇。抱着积极参与的心态,我报名参与了这次“一推双考”。在我的印象中,当时一共19 个职位,有近2000 名干部报名参加。考试分了三轮。第一轮是公务知识的书面考试,85 分以上者参与下一轮考试。第二轮是业务论文的书面考试,前5 名进入到下一轮。第三轮是面试,每个职位前2 名进入考察。最终一名同志入选。通过考试选拔厅级领导干部,在当时,确实是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当时怎么考,考什么,我们心里都没有数,也没有复习范围,也没有考试的样本,简章上只是告诉你考应知应会。三轮考完以后,我感觉主要还是考了平时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我是幸运的,通过这次“一推双考”,我担任了省医科院的副院长。22 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当时的“一推双考”可能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我感到它还是适应了当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在打破“论资排辈”、通过更多的渠道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迈出了宝贵的一步。我想,这项工作应该在我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组织工作历程中留下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