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鱼台县王庙镇通过强内核、建机制、办实事、促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先后获得“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乡镇”、“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镇”、“省级文明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强基固本抓党建,练就为民服务“过硬本领”
“要干在老百姓开口之前,渠不堵了,老百姓的心自然也畅了!”“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肯定要摆在首位。”在年初全镇工作动员会上,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承诺,一个个振奋人心的计划,激发了全镇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多年来,王庙镇始终把培育一流干部队伍作为“第一要务”,强化干部宗旨意识,写好为民服务“大文章”。围绕“党建统领、党员示范、党徽闪光、党旗飘扬”理念,强化党支部建设,打造4个以上为民服务的特色党支部,培树10名“为民服务好书记”,充分彰显“谁服务、谁光荣”理念。为强化镇村干部执行力,修订镇、村两级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化解群众矛盾、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重点考核事项,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导向。充分用好镇党校、鹤来香“向党学智慧大讲堂”、周堂地道战遗址展览馆等红色教育资源,设置“点餐式”组织生活实训基地,提升党员党性教育实效和为民服务“真本领”。
量体裁衣建机制,亮出为民服务“实招妙招”
在王庙镇每个村庄的大街小巷,经常能见到身着统一制服、佩戴“红袖章”的人骑车在村里忙碌的身影。他们入户宣传上级政策、帮助村民跑腿代办,哪里有群众需求,他们就在哪里出现。“家门口的幸福感”,成为了最能反映王庙镇群众心声的热词。
为了让群众办事更便捷、生活更便利,王庙镇聚焦服务模式创新和阵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实效。创新“坐班+巡逻”流动式服务新模式,组建“红袖章志愿巡逻队”,服务群众实现从“办公室里等问题”到“上路巡逻找问题”的转变。高标准打造服务群众新阵地,因村制宜建设28处邻里中心,将购物、卫生、文体活动等功能融入其中。当前,邻里中心成为了村里人气最旺的“打卡地”、服务站。同时,建设10余个“和为贵”品牌调解室,把“和为贵”调解室运作成群众家门口的议事调处间,把矛盾牢牢吸附在当地,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真心实意办实事,推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党和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啦,有养老金,再有孩子给的赡养费,手里有钱了,老来难的事真不难啦!”72岁的胥庆国老人拿着刚发的赡养费激动地说。
近年来,为回应群众呼声,解决民生期盼,王庙镇深入实施多项惠民举措,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针对农村空心化、空巢化的问题,大力开展赡养老人工作,组织签订《赡养老人三方协议》,让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期盼诉求得到积极响应。对接公立医院和镇卫生院,畅通信息渠道,搭建医共体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和病人上转,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走上快车道。大兴利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窄改宽”和“户户通”两项工程,今年以来,共计完成8万余平方米农村道路建设,惠及30余个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新建、改建排灌站18座,39个村垃圾分类点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王庙镇通过系列惠民举措,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和“气质”,让群众生活便利、村庄环境更美丽。
富民兴村促发展,激活群众增收“一池春水”
眼下正是收获的好时节,在王庙镇毛木耳培育基地,长势喜人的毛木耳让村民脸上乐开了花。“开始不用乡亲们拿一分钱,我们帮着联系专项贷、建大棚,再教技术,他们种上菌包,当年就能有收获、有收益。”昌建食用菌合作社社长马汉友表示。
近年来,王庙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村经济,以毛木耳为主其他菌种为辅的鲁西南特色食用菌小镇初见雏形;同时,进一步深化村企联建,围绕太阳贸易、鹤来香食品等两新组织党组织,打造一批村企联合模式的党建联盟,创新实施“星火助农”计划,为附近村民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积极吸纳残疾人员工30余名,让群众在家乡就能搭上“致富列车”。随着祥号化工、能泰水处理等多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达产,王庙镇富民强镇产业基础越来越牢,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产业强、农村美、生活好,我们生活在这里比在大城市还滋儿哩!”王庙镇老百姓的一句话,道出了满满的幸福感。下一步,王庙镇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